

请联系主办方进行认证,即可解锁访问限制。
为了不影响召集报名,请您进行认证,即可解锁访问限制。

【4月5-6日(清明假期)】巧家白鹤驿道&铜运古道石匠房段&滇铜京运**站白雾村&蒋家沟泥石流
该主办方未认证,请注意风险防范!
{{list.startDate}} ~ {{list.overDate}}
{{list.overDate}}结束
{{list.startDate}}开始
票种
-
免费 ¥{{toDecimal2(item.price)}} {{item.name}} ¥{{ toDecimal2(item.plusPrice) }} 优惠码减免¥{{item.discountMoney}} 优惠码折扣{{item.discountRate}}%
-
免费 ¥{{toDecimal2(item.price)}} {{item.name}} ¥{{ toDecimal2(item.plusPrice) }} 优惠码减免¥{{item.discountMoney}} 优惠码折扣{{item.discountRate}}%
{{item_time_note}}
{{ticketText != ''&&item_time_note!=''?'(':''}}
说明:{{ticketText}}
{{ticketText != ''&&item_time_note!=''?')':''}}
数量
领券
-
立减{{coupon.couponDiscountMoney}}元
满{{coupon.couponLimitMoney}}减{{coupon.couponDiscountMoney}}

该主办方未认证,请注意风险防范!
互动吧
{{pub_count}}
活动{{fansCount}}
粉丝{{shopDesc|html}}进店 >
Ta组织活动太忙,还没腾出空写简介进店 >
活动速览
【咨询领队】当今13378715056(微信同号,请添加微信咨询)
【装备建议】手杖、护膝、第二天中午路餐
【徒步里程】巧家白鹤驿道6公里 铜运古道石匠房段10公里 蒋家沟泥石流4公里
【徒步难度指数】2星
巧家白鹤驿道
“云从脚下起,人在天上行”,漫步于巧家县大寨镇境内的白鹤驿道,是怎样的体验?游走于绝壁深壑,步步惊心,屐履轻叩驿道,倾听风声鸟语,是惊心动魄还是舒心惬意?



大寨镇地处金沙江大峡谷腹地,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坐落于此。中国和世界第二大水电站、长江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以及生态改变形成的景致足以吸引很多人来一睹它的雄姿,也因此白鹤驿道也成了到大寨的一个必备打卡地。



从大寨街上沿神树方向一直前行,路旁的灌木旁逸斜出,像是夹道欢迎着远方的来客。不过片刻,就能看见环绕在白鹤滩绝壁上的一条石凿小路,这便是当地有名的白鹤驿道。


该驿道全靠人工锤凿,修建于1992年,于1993年完工,全长约12公里,修建好的驿道大大缩短村子到集镇的距离,为当地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而在这条白鹤驿道之下,也就是高千余米的绝壁之下,还有一条清朝乾隆年间修的纤道,据悉当时东川、巧家所产的铜材急需运往京都铸钱,顺江水运到此处,无奈滩陡水急,无法通船,一位官员便吟哦道:“金沙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何日天人开一线,联樯衔尾往来游。”并刻石作记,留下了“安澜吉水”摩崖石刻。为了不违逆圣旨,得罪皇帝,该官员动用万余民夫开山凿石,硬生生从白鹤滩的绝壁之上,凿出一条路来,作为官商之用,所运货物到此卸船上岸,再通过此路往下游搬运,运输上船……人们就把这条路称为白鹤驿道。后随着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此路渐被淹没于江水之下,外人多不知白鹤滩绝壁上会有古今两条驿道,于是彼此不分,都叫白鹤驿道。
而今我们所见的这条驿道,便是后来所修,在历经行人无数次的踩踏、风沙的侵蚀、雨水的不断冲刷后,路上的石块早已失了当初锋芒的棱角,变得平整光滑,崖壁傲然挺立,独自承受着所有的风风雨雨,道尽无限沧桑。
岁月无声,驿道有痕。垂直落差近千米的白鹤驿道,依着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建造,随山势而环绕,最窄处甚至不足1米,一侧是千尺奇峰,悬崖绝壁;一侧是深谷涧壑,万丈深渊。立于其中,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头晕目眩,似乎稍有不慎就会失足崖下。
“走到最窄的路就要两只手扣住突出的岩块,整个身体贴着岩壁过去。偶遇吹风,驿道头顶还不时会有碎石坠落。”当你从上往下看,脚下悬崖不见底,险,是真险!深不见底的悬崖,多看几眼,好像深邃的要把人吸进去。不过仰起头从高处望去,蓝天白云,群山起伏,无限风光在险峰,百里山川收眼底,颇有登天之感,令人心旷神怡。
驿道蜿蜒曲折,崖奇石峭,途中“1314”网红点相映成趣,“一线天”两边断壁如削,行走在驿道的不同位置,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山高谷深、崖陡壁峭、林深路幽,回环往复、精妙繁复。险峻处有飞龙在天之豪迈,平缓处有平步青云之喜悦,神洞秘窟,各蕴其意,窄涧幽谷,令人啧啧称绝。
没有去过驿道,是难以领会那种惊险美的,勇者如履长空,心旷神怡,怯者胆战心惊,屏气挪步。这条驿道就好似横亘在生与死之间的一条小径,从上面走过得以让人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风光迤逦蜿蜒间,时光荏苒足下延。太多太多的脚印,堆叠在驿道之上,太多太多的故事,凝聚于驿道之上,让大寨这座拥有“水电小镇”之称的集镇,与这驿道形成无数羁绊,自此难解难分。因此,当我们看到那条被珍藏和保护的驿道,哪怕只是一小段,也会从心头生出敬意。永不忘记驿道给予我们的恩泽,也相信它在新的时代必会赋予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铜运古道石匠房段
“商贾云集、八方辐辏,俨然一都市”,乾隆时期,清**大兴国内铜矿开采,一时间,铜矿储量较高的会泽县成为商贾云集之地会泽的铜运,规模之大、道路之险、持续时间之长(184 年),在中国乃至世界运输史上极为罕见。持续184年,会泽作为京铜的集散地,从水、陆两路运往泸州,后经长江运至仪征,转入大运河,到通州上岸,朝廷派户工二部人员查验后,领取回文,京运才算结束。全程万余里,会泽也因其始发地的地位而获誉“万里京运第一城”。



蒙姑坡铜运古道位于会泽县娜姑镇西部的小江口至小田坝村的盐水河峡谷内,现存路段由小江口4级电站至小田坝一段,全长10公里。古道主线起自小江口,终点为东川府城(今会泽县城),路面现存较为完好的路段为石匠房段,该段全系隧道,路面宽1.5米,高2米余,两壁呈弧形。隧道外侧开凿窗洞,直径0.5-2米,由蒙姑方向进入隧道一端的洞口上方,楷书阴刻“飞云洞”三字,隧道出口一端是数十米深的山涧,原有铁索桥飞架相连,现已不存。古道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春开工,乾隆五十六年(1791)夏竣工,工程由巧家县乡绅刘汉鼎捐资修建而成。系联系四川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东川府京铜外运的重要通道。该古道是研究清代会泽铜矿京运的重要证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现存铜运古道中保存较完好的一段。





如今在会泽魏巍的崇山峻岭里,一条自南向北,海拔高低落差几千米的蜿蜒古道,还在静静地诉说着当年会泽铜矿万里京运的辉煌。这就是娜姑镇石匠房铜运古驿道。我们将以重走该段铜运古道的方式,缅怀百年前为了生存行走在崇山峻岭中的运铜工,再现当年铜运的壮观景象。
























【退费说明】
(1)周三晚上20.00以前可全额退费;
(2)周四晚上20.00以前可退费50%;
(3)周五(活动前一天)晚上20.00以前可退费20%;
(4)周五(活动前一天)晚上20.00以后,或中途退出活动,未产生的费用均不再退费;
【参与须知】
1、本次行程中安排的白鹤驿道、铜运古道、蒋家沟泥石流均位于河谷区域,气温较高,请准备夏装;
2、本次活动风雨无阻,请自带雨具和防晒用品;
3、为减少不可降解垃圾产生量,活动概不提供瓶装饮用水,请自行解决途中的饮水;
4、请自备双肩包,所有物品放入包中手上不要提行李,解放双手户外更安全;
5、行车途中请系好安全,车未停稳请不要离开座位;
6、请按时到达**地乘车出发,为节约大家时间,出发前不逐一进行点名,迟到概不等待且不退费,迟到者若提出等待则必须在活动群里发与本次活动费用同等金额的红包以补偿大家,最多等待时长为10分钟;
7、为营造有序的乘车氛围,排除因抢座位跟车存在的风险,活动将按照报名先后顺序安排座位,出发前公布座位名单;请大家按照座位排序名单顺序入座,为保证公平领队不为任何人协调调换座位,若需要调换座位请自己协调。
【背景资料】
铜运古道概述
东川铜矿采冶历史简述
清代以前,关于东川铜矿采冶的史料极少。清代改土归流之前,统治东川的彝族土司不习汉文,目不识丁,只懂刀剑不爱诗书,文化极度落后,没有留下任何文史书籍,即便是彝文也没有留下任何传世的文字。
清代初期,东川军民府属于四川管辖,离省府成都遥远。四川把边远偏僻的东川视为鸡肋,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严重制约了东川经济社会的发展。雍正四年,鄂尔泰出任云贵总督,在东川知府崔乃镛的建言下,上书朝廷,把东川从四川划归云南管辖。之后,鄂尔泰和崔乃镛等地方官吏在东川进行了改土归流等政治、行政、军事和经济等一系列大规模改革,积极发展文化教育,知府崔乃镛着手编纂了东川历史上第一本志书,即雍正《东川府志》,东川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方有了相对详细的文字记录。加上清廷高度重视东川乃至云南的铜矿开发,从中央到省、府都有了大量的关于东川铜矿的记载,为今天的铜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从清代前零星的史料和现代考古学研究得知,东川有着悠久的铜矿采冶历史,至少春秋战国时期即有铜矿采冶,有专家认为东川铜与三星堆和殷商青铜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秦汉以降,东川一直陆续进行着铜矿采冶,但由于古代勘探和采冶技术的落后,并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直至元代,东川铜业才真正受到朝廷的重视,成为元朝的重要产铜基地之一。至明代,东川铜矿的开发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京师铸钱的主要材料来源,“滇铜不至,则京师铜价腾贵”。
东川铜真正大规模开采是在清代。自雍正四年后,东川铜矿的开采渐渐步入正轨,汤丹、碌碌(今落雪)、大水沟(今因民)和茂麓四大铜厂逐渐成型,成为东川铜矿的核心产区,特别是汤丹厂,成为云南**的铜矿厂。雍正五年,东川铜产量突破400余万斤;至乾隆二年,东川铜产量达到惊人的800余万斤,占滇铜产量的80%以上。
乾隆时期是古代东川铜矿采冶最为兴盛的时期。自乾隆晚期始,东川铜由于“硐老山空”,产量有所下降。咸丰之后,由于太平天国起义,搅乱了整个大清帝国的政治经济秩序,加之云南境内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出现了众多的矿产争夺事件,各民族起义频发,且众多矿工参与了斗争,直接导致了铜矿产业的衰落。虽然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措施,但终因内忧外患而力不从心,收效甚微。
至民国时期,云南军**以招商的方式开采东川铜矿,蔡锷还派人远赴南洋招集华侨回国开办铜矿。在国民**及云南历任省府的努力下,先后成立了东川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滇北矿业公司,统领东川铜矿开发。通过一系列努力,东川铜矿开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相较于清雍乾鼎盛时期,依然不足道之。即便如此,有限的东川铜依然成为了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军事资源,为国家特别是滇军的武器装备制造提供了原料保障,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川铜矿开发纳入了第一个国家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得到了苏联的支援建设,清代的四大矿厂被新建的汤丹、落雪、因民和滥泥坪四大矿山所取代,茂麓厂逐渐萧条。随着铜矿的开发,东川先后成立了东川矿区**、东川矿务局和省辖地级东川市,东川铜再次创造了辉煌。但时间不长,在历经40余年的开采后,至20世纪末,东川铜矿再次出现“硐(矿)老山空”, “山河破碎,企业破产,城市破旧,希望破灭”和40.2%的城镇失业率成为东川人心头挥之不云的梦魇,东川矿务局被迫进行破产清算并改制,名噪一时的全国最小省辖地级东川市也因矿业的衰落而被降格为昆明市的一个区。东川区划后近20年来的铜矿开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是一目了然,兹不赘述。
很多关于东川的介绍文章中,都会提及“东川是我国六大(抑或五大、七大)产铜基地之一”,此说不错,但存在片面性,过于强调突出了东川的地位。我国的七大产铜基地(笔者取“七大基地”之说)分别是江西铜基地、云南铜基地、**(甘肃)铜基地、东北铜基地、铜陵(安徽)铜基地、大冶(湖北)铜基地和中条山(山西)铜基地。云南铜基地由“四矿一厂”组成,即东川、易门、大姚、牟定四大矿山和云南冶炼厂。1998年,云南冶炼厂进行改制,更名为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因此,不论是五大、六大还是七大产铜基地,东川都包含在云南铜基地之中,笔者所查阅的资料中并未发现有直接表述为东川铜基地的,只是在云南铜基地的四大铜矿中,东川的铜储量和产量在历史上居首,如果一定要突出东川的地位,似乎表述为“东川是全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云南铜基地的核心区域”更符合事实。
滇铜京运的历史背景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约在六七千年前,中国的先民就开始发现并使用铜。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青铜器是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把青铜刀,约为公元前3000年时期的物品。东川的普车河、玉碑地也有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物出土。铜的用途广泛,一般用于铸造日常生活用具、祭祀用品和装饰品等。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钱币逐渐取代其他货币,其中铜被大量用于钱币铸造,特别是秦汉以后,铜逐渐成为了铸币的主要原料。当然,由于铜质较软和铜产量等因素,钱币并非完全用铜铸造,而是加入铅、锡、锌等合金铸造而成。
清朝时期,每年铸钱需要用铜400万斤以上。清初,所需原料均为国内供给。康熙二十二年,开放海禁,清廷开始从国外进口铜料,称为“洋铜”,几乎全部从日本进口,每年进口量平均在200万斤左右。至康熙五十年后,日本发现自身铜储量不足,便逐年减少出口。
“洋铜”的减少制约了钱币的铸造,只能开发国产铜,才能维持铸钱所需。康熙五十五年起,朝廷要求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八省办理京师铸钱用铜的供给。但这八省所依靠的也是从江浙地区进口的日本铜供给京运,自身产铜量并不高,而进口洋铜数量减少,经常拖欠铜料,康熙六十年,八省所欠京铜高达388万余斤。
由于铜料紧缺,制钱紧张,市场上出现“银贱钱贵”的现象,加之民间“毁钱制器”,更令铜钱紧缺。为了减少铜的支出,清廷曾多次出台禁铜政策(只禁黄铜,红铜、白铜不禁)。早在顺治年间就颁发过禁铜令,后被王公大臣反对而作罢;康熙十八年,康熙下令禁止民间打造5斤以上的黄铜器具,违者严惩;至雍正初年,铜料更趋紧张,雍正三年始,雍正颁布了史上最严铜禁政策,禁止民间用黄铜打造除乐器、军器、天平、砝码、戥子外的所有物品,且强制收购民间黄铜器具。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一旦发现有私自毁钱或用黄铜造卖和买用的一律治罪,所省铜料全部供铸钱局铸币。
其实,清朝之所以要从日本进口“洋铜”,并非出于什么战略考虑,也不是国内没有铜矿可采,而是长期以来清廷害怕矿工“易聚难散”而“聚众作乱”,因此封停了所有矿山。在铜料如此紧缺的情况下,清廷只能开发国内矿产,朝廷发现云南铜矿较为兴盛,就命云南采铜供各省和京师采买。那为何全国的矿山都封了,唯独云南还在进行开采呢?这里有云南特殊的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作乱云南,历八年之久,弄得云南民不聊生。吴三桂之乱平定后,为了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要做的就是发放大军的军饷,而云南边远偏僻,山高路险,运送军饷耗时费力,难解燃眉之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时任云贵总督蔡酼荣上书朝廷,请求同意云南“开矿藏”“广鼓铸”,以解军民所需。康熙皇帝批准了云南的请求,因此云南一直在进行着铜矿开采和铸钱,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
雍正四年后,在朝廷的支持下,云南的铜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每年产出的铜,除了留够自用外,余铜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各省采买,每年约为二三百万斤;一类就是专供京师铸钱局,称为“京铜”,每年约四百万斤以上不等。当时京城共有两个铸钱局,分别是户部的宝泉局和工部的宝源局。当时宝泉和宝源两局每年所需要铜料约为440余万斤,这些铜几乎全部由云南供给。乾隆三年,朝廷见云南铜产量较高,便把每年的定额增加至574万斤,之后还逐年增加。
云南的铜矿产地大约分为三个片区,一是滇北片区,包括东川、鲁甸、巧家、昭通、大关、永善、宣威、镇雄等州县;二是滇西片区,包括永北(今永胜)、丽江、永平、保山、顺宁(今大理州凤庆、昌宁、云县一带)等地;三是滇中地区,包括滇池和抚仙湖周围的各州县,如禄丰、安宁、沾益、曲靖、马龙、寻甸、嵩明、宜良、路南(石林)、易门等地。三个产铜区域中,数滇北片区产量第一,滇北片区中,又数东川产量第一。
滇铜京运措施
为了满足京铜的需要,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新的举措,达到扩大运输能力的要求:
1、实行两路分运。将京铜数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由东川府负责组织运力,由县城经威宁、毕节、叙永运抵泸州。另一份由寻甸负责组织运力,经宣威、威宁、毕节、叙永亦达泸州。两路运输,人力易找,牛马易雇,改善了东川府道路艰险和运力难雇的状况。
2、开辟新的通道。清乾隆五年(1740 年),由于陆运途程艰险,云南巡抚张允随大胆提出开辟金沙江水运的建议得到批准,于是从小江口象鼻岭起到宜宾止,对金沙江全线进行疏通。江中巨石暗礁用火烧劈石方法清除,激流险滩处扩开疏平,船不能行处移铜上岸,避开险滩后又装船水运。乾隆九年(1744 年)京铜正式由汤丹厂直运小江口,上船水运。然而好景不长,运铜船只不断翻沉,损失严重,金沙江水运失败。乾隆六年(1741),新修由县城经头塘、长岭子、罗布古、硝厂河、卡基、巴图、马路、尖山,渡牛栏江后经昭通、大关、盐津至宜宾再到泸州。乾隆十九年(1754 年),东川知府义宁又开修由县城经挖泥寨、龙王庙、黑土、红石岩、迤车、朵格塘、江底,并在牛栏江上架桥通昭通之路。
会泽滇铜京运的路线
会泽铜运古道,不同时期,主次不一,但大量“京铜”主要经过两条通道运往京城。一条为陆路,由东川府城出发,沿金钟龙王庙口子、五星乡黑土、红石岩、大桥乡珊瑚树、迤车、江底至昭通,再经昭通运至四川泸州。另一条为水陆结合,由东川府城出发,经娜姑到巧家蒙姑,沿金沙江从水路运至四川泸州。
京铜运至泸州后,上船顺长江到仪征,转入大运河,到通州上岸,朝廷派户工二部人员查验后,领取回文,京运才算结束。

会泽县铜运古道保存现状
1、蒙姑坡铜运古道(娜姑镇,本次徒步选取的路段)
蒙姑坡铜运古道位于会泽县娜姑镇西部的小江口至小田坝村的盐水河峡谷内,现存路段由小江口4级电站至小田坝一段,全长10公里。古道主线起自小江口,终点为东川府城(今会泽县城),路面现存较为完好的路段为石匠房段,该段全系隧道,路面宽1.5米,高2米余,两壁呈弧形。隧道外侧开凿窗洞,直径0.5-2米,由蒙姑方向进入隧道一端的洞口上方,楷书阴刻“飞云洞”三字,隧道出口一端是数十米深的山涧,原有铁索桥飞架相连,现已不存。古道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春开工,乾隆五十六年(1791)夏竣工,工程由巧家县乡绅刘汉鼎捐资修建而成。系联系四川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东川府京铜外运的重要通道。该古道是研究清代会泽铜矿京运的重要证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现存铜运古道中保存较完好的一段。
2、以礼铜运古道(县城)
以礼铜运古道位于会泽县金钟镇龙潭社区乌龙募村西北约300米处的稻田内,古道为东西走向,现残长300米,宽2.5米,全部采用青石铺就,该道因途经城郊重镇以礼坪子和横跨以礼而得名,现仅存乌龙募段。道中青石受马长期踩踏留下深0.3-0.8米的马蹄印,深的马蹄印随处可见,整道磨损严重。该古道系清中期东川府从汤丹各厂运铜至府城的通道,后随着铜运的衰落逐渐废弃,古道是东川府铜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3、光头古驿道(驾车乡)
光头驿道位于会泽县驾车乡光头村委会北约400米处的村庄内。驿道为东西走向,现残存长46米,宽2-2.4米不等,采用打制规整的石板铺建,该驿道始建于清代,是清东川府至滇池地区的重要通道。20世纪40年代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驿道被废弃。该驿道是会泽县铜商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4、石口子古驿道(驾车乡)
石口子古驿道位于会泽县驾车乡野猪塘村委会石口子村旁的高山、急坡、峡谷内,为东西走向,全长约2100米,宽1.3-2.4米,全部用山石铺垫而成。该驿道始建年代为清早期,是清东川府到滇池地区的重要通道,过往客商频繁,马蹄印迹清晰,20世纪50年代,由于“213”国道修建,驿道逐渐废弃。该驿道对研究清东川的交通状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5、避风石驿道(驾车乡)
避风石驿道位于会泽县驾车乡钢厂村委会钢厂村民小组西南约400米处的高山陡坡上,驿道全长326米,宽1.4-3.2米,全部采用当地山石铺就,现保存基本完整。该驿道系清东川府进入滇池地区的重要通道,20世纪50年代,随着213国道修建,古道逐渐冷落废弃。该驿道是研究清东川府交通商业发展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6、高石坎铜运古道(迤车镇)
高石坎铜运古道位于会泽县迤车镇梨园村委会高石坎村西北侧山坡上,南北走向。古道全长约600米,宽1-2.5米不等,全部用不规整的石板铺就。古道始建于清中、早期,传说为“姜道人”所建,是东川府京铜外运的主干道,也是一条四川通往云南的主要商道。20世纪50年代随着交通的改善,驿道被废弃。古道系清东川府京铜外运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7、窝子箐古驿道(纸厂乡)
窝子箐古驿道位于会泽县纸厂乡鄢家村村委会岩洞村对面窝子箐的山顶至山脚下,古道南起顺马砍,北至岩洞沟,全长约1600米,宽0.9-2米,全路段均用打制石块支砌而成。古驿道建于悬崖峭壁之上,沿窝子箐呈“之”形分布,共有18道拐。由于过往行人较少,使用率低,路面现已被植被掩没。该古道始建准确年代不详,废弃于清中期,系清东川府铜运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8、夹马石古驿道(马路乡)
夹马石古驿道位于会泽县马路乡脚泥村委会坟坪子村南石丫口至岔河的高山陡坡峡谷地段。全长约600米,宽0.6-1.6米,全路段采用本地山石铺就,岩壁处为人工开凿而成。该古驿道系清东川府至昭通的铜运古道,始建于清早期,清乾隆时期被废弃,现为人行通道。该古道系清东川府铜运古道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滇铜京运简评
“滇铜京运”一直持续至清末。咸丰三年,太平天国起义,致使以长江为主干线的铜运道路中断,“咸丰三年,军旅数起……东南道路梗阻,滇铜不致”。一直到同治十三年,铜运方恢复,但由于矿产资源衰竭和其他原因,铜运景象已不复昨日。而各铜厂到会泽的铜运,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川开始铜矿建设后方停止。
“滇铜京运”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东川距北京万里之遥,在交通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每年要将几百万斤铜从崇山峻岭中运送至北京,可想而知是何等的艰难。但为了生存,来自各地的民工依然不畏艰险,用双脚丈量着一条条险峻的山间小道,据不完全统计,每天行走在各条铜运古道上的运铜工和骡马达万余。而清廷**还处处克扣工人工资,从各铜厂运送百斤铜至会泽,工钱不足**一两,若铜斤有所短缺,还要从工人工钱中扣除等价银两,很多工人因此而徒劳。每天都有运铜工人死于路途之中,或因病,或因饥饿疲累,或因自然灾害,不一而足。
可以说,铜运古道是千千万万运铜工人用血汗和生命铸就的生命之途,而大清的财富也沾满了工人的鲜血。可笑的是,清廷并没有认识到这万千工人的生死付出,乾隆皇帝书写下那个“灵裕九圜”的牌匾,只是为了感谢和表彰矿脉龙神,而完全无视那些鲜活的生命,实在是可悲可叹可恨!
温馨提示:
在付费报名之前请仔细甄别主办方的资质及服务能力。部分主办方会私下与报名者沟通承诺参与活动后的权益,并夸大参与后的收益效果等,以此来收取高额的报名费。这类活动通常有基于抖音、淘宝等平台的推广、代理加盟、引流变现等相关内容。
为保障您的权益,避免相关的经济损失,互动吧平台特此说明,平台仅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不承担参与者与主办方在活动过程中的相关纠纷,若出现相关纠纷,平台会积极协助处理。
- 为你推荐
-
{{hot.infoStartTime}}
{{hot.infoStartTime}}
{{hot.infoStartTime.substr(0,16).replace(new Date().getFullYear()+'-','')}}
Live{{hot.plusDiscountPriceRange}}{{hot.priceWithSign}} {{hot.highlight|html}}
加载中
该主办方未认证,请注意风险防范!



{{pub_count}}
活动{{fansCount}}
粉丝{{shopDesc|html}}进店>
Ta组织活动太忙,还没腾出空写简介进店>
一对一为您答疑解惑

-
{{selectlist.title}}
{{selectlist.infoDate}}{{selectlist.priceWithSign}} {{selectlist.plusDiscountPriceRange}} {{selectlist.highlight}}

-
{{list.shortName}}天{{list.desc1}}{{list.desc2}}
成为银牌会员
{{infoText}}
-
高端模板免费用
提升活动人气
-
活动排名加权
提升活动排名
-
去除报名页广告
提升活动报名效果
-
高端邀请海报
全场无限使用
-
活动优先审核
快人一步上架曝光
-
大额提现
限额提升4倍
-
报名渠道监测
掌握各渠道业绩
-
发布多场次活动
发布一次一劳永逸
-
免认证服务
免99元审核服务费
-
更多特权
敬请期待
马上开通
-
{{item.type}}
¥{{item.price}}/{{item.viewType}}
¥{{item.oriPrice}}/{{item.viewType}}
季卡、半年卡、年卡均已包含认证审核服务费,支持开具发票
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金额:¥{{selectGrItem.price}}/{{selectGrItem.viewType}}(已省¥{{selectGrItem.oriPrice - selectGrItem.price}})

购买成功
已购买{{orderName}}
支付金额:¥{{payMoney}}
购买商品:{{orderName}}
扫码支付更轻松

购买成功
已购买{{orderName}}
{{curMemberData.title}}
{{curMemberData.tip}}
-
{{item.name}}
查看更多权益>
{{curMemberData.tags[0].name}}
查看更多权益>
{{item.imgText}}
-
{{temp.text}}

购买成功
您已成功购买{{checkMemberData.name}}



扫码







